查看原文
其他

新城再规划思考——以株洲磐龙湖地区为例

王玉 申客思享会 2021-01-15

作者:王玉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   城市规划师

引言——追溯新城

上世纪90年代起,中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与此同时城市土地开始有偿使用,很多城市开始疏解城区人口、重构城市产业功能区,通过在郊区设立经济开发区、居住新城、科教新城等方式,寻找经济新增长点。随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在2000年前后,这种发展类型逐步成为全国范围内的热点建设模式。


近20年过去,当我们再来审视新城新区时,发现大部分地区还处在建设过程中,既没有完全建好又不是一张白纸,更不是城市待更新地区,面对这样的地区,规划师该如何做,我们从磐龙湖项目中得到了些许启示。


磐龙湖地区再规划背景

新城的梦想vs现实的骨感

磐龙湖片区位于湖南省株洲云龙新城南部,规划范围6.7平方公里,其中可建设用地为50%,约3.5平方公里,是典型仍在建设中的新城区。自2009年以来,云龙管委会对该片区已经做过多轮规划,包括云龙新城总规,相关片区控规、工程景观规划、社区规划、重点地区策划和详细设计。时过境迁,磐龙湖片区最初规划确定的“行政中心”定位、功能布局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城市发展。


经过对云龙地区的重新认识,项目组提出磐龙湖地区“新城中心”的规划再定位得到了甲方的高度认可,而对于开发模式存在不同的看法。甲方希望延续传统新城的“高强度、高密度、居住先行”的开发模式,而项目组在现状调研中发现,磐龙湖已开发的地区存在商品房过量、人气较弱、商业办公地块难出让等问题,传统开发模式难以为继。

图1:磐龙湖现状照片

  图2:现状用地建设情况示意图                                       图3:上版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图

趋势:有趣味的片区中心

通过国内外优秀案例的研究发现,越来越多的城市在开发建设中,更加注重趣味空间系统的构建而不是增加开发强度。例如印第安纳波利斯利用12公里文化漫游道串联7个城市公共艺术项目和6个文化街区。同时,关键性趣味空间的设计可以引爆片区的活力,例如深圳多功能娱乐中心明华轮的设计,以船形空间增加市民体验的趣味性。


最终,项目组提出“以人为本、关注环境、提升趣味”的城市设计新理念,通过“双增双减”工作方法,对磐龙湖片区进行再规划与设计。

 图4:印第安纳波利斯文化地图                图5:深圳明华轮趣味空间示意图

方法1:减量增趣

减量:降低总量细化业态

磐龙湖地区现有控规将规划范围内居住用地容积率统一定为1.8,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容积率定为2-3.5。而项目组对云龙新城地区总体商务功能进行测算后发现,实际总需求量约为110万平方米。若按现有控规平均容积率3进行测算,规划总开发量为225万平方米,几乎达到了实际总需求的两倍,因此磐龙湖地区已不适合高容积率开发。另外,上版规划中缺少对居住、办公、商业功能业态细化,使得新城空间缺少多样化的空间氛围,更缺少对招商建设的分类引导,易形成粗放型的建设模式。本次规划中的首要任务是降低磐龙湖地区开发总量,针对设计定位及设计愿景细化功能业态,提供多样化的空间形态组合。

 图6:磐龙湖业态与开发总量再规划

增趣:识别文化新趣味

对磐龙湖片区的历史文化再梳理的过程中,项目组发现规划范围内龙头铺地区属于“湘赣十八铺中的一铺”,拥有湘中地区唯一的言子祠,是言氏家族的发源地和集聚地,历史底蕴深厚。除此之外,还有近现代的太平古桥和保存完好的水泥厂、沙场及矿坑等特色空间。这些历史文化要素在前期的规划中并未得到很好的利用和设计。因此,我们在龙头铺地区提出了“新业态”、“新空间”、“历史空间”、“传统文化”两两对应的设计理念,赋予历史文化空间新的业态,为传统文化发扬提供新的空间载体。

图7:现状文化要素空间再设计示意图

增趣:设计项目新趣味

为了能保证项目的趣味性,项目组经过研究提出三条设计定律:第一为景观转换定律,意在一种场所聚集更多的空间景观设计要素,来保证丰富的空间趣味体验;第二为事件触发定律,通过设计有活力的空间节点,在整体项目系统中激发市民自主的参与活动,实现多样化趣味性生活空间;第三为分时定律,通过对不同时间段公共空间内市民活动的策划,来保证市民的参与性与公共场所的趣味活力。

 图8:磐龙湖新项目趣味设计示意图

方法2:减派增链

减派:弱化湖区尺度提升可达性

磐龙湖湖区面积120公顷,是未来株洲市近郊最大的湖区,大湖面的形成将提升磐龙湖地区的整体环境,但也面临湖面空间尺度过大、滨水空间使用方式单一、景观设计缺少层次等问题。项目组通过研究湖区的设计手法发现,类似金鸡湖李公堤一样的“中国山水画”般的空间设计手法正是迎合了人本体验的需求,通过堤、岛、桥的空间组合,增加了湖区空间可进入性、提高了景观层次丰富性。因此我们以跨湖堤为灵感,规划设计小岛、半岛、堤链等方式增加可感知的滨水空间面积,同时增加了滨水岸线长度,实现人本体验与开发价值的双重要求。

 图9:磐龙湖湖区再设计前后对比图

 “链”空间价值——缝合结构、创造机会

规划范围内最大的特色就在于现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城市建成区,项目组在规划设计时,既要考虑生态本底资源条件又要考虑现状建成环境,协调两者关系以达成较理想的规划设计。因此,缝合已建区域与待建区域是本次规划的又一重要任务。通过梳理,磐龙湖地区待缝合空间包括以下两类,第一类为待建区域与已建区域相联系的界面空间,第二类为联系已建区域与景观资源的通廊空间。

增“链”:滨水界面再设计

规划范围内已开发的湖区周边建成封闭小区,存在滨水界面封闭,景观渗透缺乏,居民交流不畅等问题。规划通过打破小区围墙的方式,再设计缝合界面空间,增加二层连廊、一层商业设施、公共花园、景观小品、立体植被等方式、增加空间的公共活力,缝合已建区域与滨水区域。


 图10:滨水界面改造示意图

增“链”:构建活力廊道

本次规划打通已建地区与滨水空间的活力廊道,分别包括生态绿脉公园廊道、商业红道及社区廊道。其中生态绿脉公园廊道是将原本规划留出的大型生态廊道再设计为可以体验的生态娱乐空间,并通过增加体育休闲设施、控制硬质空间及绿化软质空间的覆盖率,提升滨水通廊的活力。商业红道是通过活力街道打通已建区域与湖区,严格控制廊道两侧建筑界面的贴线率大于70%,保证街道空间界面连续性。社区廊道是针对建成区的社区进行景观型的整治设计,将街道改造为可以玩耍的、可以驻足的体验型的景观空间。

 图11:识别廊道空间示意图                                           图12:通湖廊道分类示意图

图13:绿脉公园空间设计示意图

 图14:社区红道空间设计示意图

总结与思考

 图15:磐龙湖效果图

城市发展进入转型时期,增量规划渐渐退出舞台,而新城新区的建设尚未结束。该类地区已不是白纸,既需要规划师以功能出发,大胆畅想未来,也需要关注人文情怀,进行精细化设计。对于城市未来的发展,需要我们持续的关注,及时调整规划思路,不管他们是“新”还是“旧”……


专家点评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杨保军

做的工作不错,原来的新城建设由于资本积累的需要是一种生产型的城市空间,那么在产品过剩、空间生产过剩的情况下未来会遇到很多这样的项目。空间生产的逻辑是只看重交换价值,而忽略使用价值背离了人的使用需求,具体来说政府、开发商很多时候只注重楼盘、地皮的买卖。那么新城的再设计应该回归到人们的需求,所以减量、减派增加人文关怀都是再审视的视角。同时未来应该更加关注人视角的空间使用原则,空间美化原则,关于湖区增加用地面积是以提升土地价值为目标应该谨慎对待。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 朱子瑜

揭示了一个道理,新城不新,旧城不旧,赞成用减量增趣、减派增链的设计方法处理这样的地区。那么在考虑这样的地区时候,可以把现状条件都当做是特殊的纸张,新城在做第一版规划的时候应当做零版规划来看待,例如北川已经建起来,原来做的规划很仓促, 属于特定时期,一旦用的时候发现有很多问题,那么我们后来又做了两版规划,这两版规划就会很有针对性,也会很有道理,因此新城的规划可以多从这样的视角来审视。


致谢:感谢院领导所领导的悉心指导和项目组的一同努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